close
背景: 觀自在菩薩
隨緣觀自在, 法相莊嚴不必定要正襟危坐
不過以這篇文章應該要放"布袋和尚"的法相才對
-----行也布袋,坐也布袋,放下布袋, 何等自在-----
前面: 峻巖峭壁 水沉木(高85CM寬66CM厚29CM重32公斤)
朋友看了我 : 分手的原因和理由裡面的段子
問我是否真的走出離婚的陰霾了嗎
只能講
問的好 (wonderful 有沒有拼錯?)
真的走出來了嗎?
怎樣算走出來?
曾經有朋友問我是不是會原諒對方
或可能破鏡重圓
我想----不是原不原諒的問題
我沒資格談原不原諒
(是對方錯了嗎?自己一定是對嗎?)
我只能說我接受也尊重她的選擇
破鏡可以重圓嗎?
我想那裂痕是補不起來的
有圓的相 --但裂痕仍在
我尊重我自己接受鏡子已經破掉的事實
要用什麼來衡量是否已經走出來了?
再結婚嗎?
把自己生活過好嗎?
把事業做成功嗎?
能證明什麼呢
去接受每個人本來就是獨立的個體
不是誰的附屬品
尊重對方的選擇
接受事情就是發生了
接受自己也是會痛苦的
接受這只是人生的一個歷程
歷史就是會被記載下來
只是你怎樣利用這個歷史
宋朝司馬光做 "資治通鑑"
引用歷史事蹟
是要給皇帝引以為鑒的
那我們自己的歷史要給我們學習什麼
走不走的出來
只有自己清楚
我個人覺得
衡量是不是已經走出來了
最佳評斷就是:
你會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再給你一盆花, 一顆樹
你會怎樣照顧?
照以前的方法
還是吸收知識
找出正確的方法
用心去對待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