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岩"滴水清心"碑 , 滌塵滌俗滌慮滌心, 何時清心



清水岩涼亭內的一首詩

道德與法律只是人的設定(要想很久才會通)
並不必定是天理

聽說在中國大陸""通姦是除罪化的""

 

所以維持婚姻跟感情熱度是靠雙方的努力

 

而不是法律

 

人通常以既有的觀念及經驗做行為判斷的準則

 

鮮少去思考這些行為規範的來由

 

法律是可以修改的

 

觀念也可以改變或調整重新建立

 

只有大自然宇宙的法則是稍有規律

 

但難免也會有脫序演出(如隕石, 彗星之類)

 

台灣也已經有人倡議""通姦除罪化""

 

所以婚姻的維持將進入一個更貼近於人性的新的模式

 

是對於雙方需求與付出的相對等滿足

 

而不是""對和錯""或""違不違法""的問題

 

而修行是要做怎樣的修行

 

 

是道場修行還是""無處不修行""

 

佛教修行有四萬八千法門

 

修行的行為模式與概念是沒有一個標準

 

所以濟公是""酒肉穿腸過""

 

應該是一個結果論, 而不是行為論

 

修行是表, 修心是裏

 

屠夫也可以修行嗎??當然可,

 

玄天上帝就是

 

禪宗強調 "悟", 在會心, 

 

所以不幸成為第三者時要""怎麼修??, 修甚麼"??

 

(不鼓勵當第三者, 也不鼓勵人找第三者,)

 

每個人的功課不一樣

 

進學校選了科系了才知道

 

沒進學校沒選那科別

 

就不用修那門課

 

可能是已經會了, 也可能是沒必要會

 

因為你可能以後用不到

 

 

 

 

對已發生的事情
需要妥善圓滿去解決
為什麼是修行
要修正到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
為什麼有的國家社會容許三妻四妻 (這樣就沒有所謂第三者了, 可能是第五者)
有的國家社會是一夫一妻
有的部落社會是以妻饗客
那只是社會風俗習慣的不同
所以感情和婚姻, one by one不全然適用於所有情況
如果已經發生第三者狀況
也非當事人所願 (不關是親人或朋友之間)
你將如何解決???

 

 

將如何面對??

這你要看是怎樣情況發生
是自己願意或被迫
他是否有智慧去處理
我倒希望他是可以圓融處理
而不是單一思考方向單一方式的處理方式
搞的烏煙瘴氣
對於第三者, 是一種很大的修行考驗 (知道自己是第三者以後開始)

 

 

 

 

(對第一者而言何嘗不也是很大修行的考驗,

 

但如果不知情則無傷, 傷在於知情後無法接受, 修行考驗從這裡開始)

 

 

只是人往往還是執迷於其中
要修到什麼時候有智慧
修行不是用是否實踐很多規範戒律來看
而是是否有產生足夠的聰明智慧去處理生活中所遇到的事

 

事情遇到了, 心能夠放下嗎??

 

(放下可以是離開捨棄這種愛戀,也可以是甘願於這種愛戀)

 

至於道德法律是否合於天道(天地運行的道理)??

 

那要另外討論了

 


為什麼叫    '' 觀自在 ''
為什麼修   "離苦得樂''
第三者能做到""甘願""的地步

 

至少已經可以看淡""愛別離, 怨憎會, 求不得""的苦感

 

心靈層次已經很高
墮落是以法律及禮教觀點來看

 

屠夫"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不是看他從事行業多久

 

而是看他甚麼時候"悟", "悟"到甚麼層次

 

重點在   -----    放下, 而不是成佛

 

捨棄並放下才是最後層次
放下的不是第三者身分
而是心靈的一種無掛礙解脫

 

 

對人是情慾的執著的解脫

 

通常我們都是很單一的觀點跟標準,

 

 

那是以前教育接受的觀念所致
那也是中國禮教的標準,

 

而這個標準也是會與時推移的

 

生活在這個社會
當然還是要遵守現在的社會規範, 避免人世間的紛擾
但遇到了捏
""退""嗎??
有很多種解讀

 

急流勇退也是一種修行

 

能洞燭機先也是一種智慧

 

但有的只是縮到原來的角落
有的卻是怕, 有沒有真正領悟
不得而知, 只是怕自己受傷害

 

不見得會發生這樣的事

 

但既然社會就是會發生這種事

 

 

會製造痛苦甚至社會事件

 

但親身經歷能從其中走出來的
才有辦法去引導執迷其中的人走出來  (濁世修行)
所以""觀世音菩薩""救苦救難不是天生本領
而是從實際境遇中領悟, 修得智慧, 然後發心發願
就像離過婚的他很容易告訴別人怎樣處理離婚

 

(找出原因看是調整回復或是斷尾求生, 而不是一昧的勸合不勸離)
在婚變中走過的也比較有能力去告訴別人怎樣走出婚變
比沒有經歷的人更能夠將心比心, 感同身受
所以結婚是一種修行, 離婚也是一種修行

 

 

做第三者也是一種修行 (雖然死當的機會很大)

 

但是已經選了課, (沒事先打聽) 就認真把他修好

 

每個人修的功課不同 , 修的歷程也不同

 

每件事情都會有退場機制

 

只是退的漂不漂亮

 

 

 

沒有結婚, 離婚
只能告訴朋友沒有結婚的好處跟壞處及如何單身生活
卻沒辦法告訴朋友如何處理好婚姻
為什麼結婚了會相處不好

 

為什麼離婚了也會有喜悅

 

有的人修的畢業

 

有的人卻要留級重修

 

重要的是, 怎樣修過, 拿到學分

 

而不是你用的方法對或錯

 

道德觀念及法律只是一種行為準則

 

是解決問題的依據

 

但解決問題不一定只有法律或道德一途

 

""錯""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又沒有後遺症(重點在沒有後遺症)

 

何嘗不也是一種""好""方法

 

心的放下

 

 

才能真正解決問題

 

讓心放下的最好方式

 

就是去了解並接受

 

而不是拒絕或排斥, 或是害怕退縮

 

( 你可以了解很多行業的運作, 但不一定每個行業都要去做)

 

 

 

如果你的觀念以前都在6米巷走

 

(被各種觀念干涉限制, 處處擔心違規犯法脫序,

 

執著在戒律怕犯戒, 以致畏畏縮縮)

 

何不試試走高速公路的感覺

 

(修心的提升而不是不犯戒, 不知道懂不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莫林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