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修行(二)
到底甚麼是爛慈悲??還是濫慈悲??

慈悲是一種心態 , 
修行人常被要求要有慈悲心
但是慈悲心到底要怎樣拿捏?
要如何去區分好的慈悲與濫慈悲?

那是濫慈悲還是爛慈悲??
濫是一種多餘無效且不被珍惜的狀況
所以氾濫氾濫就是太多而且外溢無法保留的狀態
而爛則有一種光彩奪目過了頭的現象
爛應該可以做燦爛, 但是過了頭了
所以水果過熟, 熟透了就爛了
因此, 不管爛或濫都有一種""太過"的現象
但是是不是太過, 要怎樣準則???
其實會被稱為爛或濫, 主要是失去一種節制的現象
如果會節制, 或是用對方法, 那就不會到爛的狀態

所以衍生的一個現象就是慈悲的""結果論""
一個重複且無效又沒有被節制的現象 
---就會被認為是爛或濫
當然會無法被接受, 甚至會被撻伐
但是這個是外人對你所做的事情的看法
對自我而言
本身所設定的--去執行的時間及預期的成效
才是滥不爛的最後評斷
因為慈悲是一種心的作用的狀態
本來是無可限量的無形的力量, 可以永續執行
但是你為什麼會停頓下來評估
評估到底是滥或不爛
因為你有設定達成的時間跟目標點
所以你會每隔一段時間來評估到底是否有效,
有達到所要的目的否?
有達到目的就不會是爛或濫了

所以你的慈悲會被你自己檢測
所以你的慈悲是有條件性的
當沒有達到成效或沒有動力繼續下去時
就是考量濫不爛的時候
所以你的慈悲到底是不是慈悲??
還是只是一個交易? 一個條件交換的動作??
所以做慈悲這個動作時
如何達到你預期的效果
有沒有達到你付出慈悲的目的
也就是你的慈悲是不是有效的, 沒有被浪費的

所以慈悲跟愛是一樣的
當你真的愛的時候是真的都不要求任何條件嗎?
真的只有付出, 只有承擔嗎?
而且相對考量的是, 在你付出跟承擔的同時
你用相同的條件愛你自己嗎?你對自己慈悲嗎?

我們說, 修--只能修自己, 沒辦法幫別人修
所以相對於愛跟慈悲
你要付出到甚麼程度你才會覺得夠了
是你自己要去調整自己的感受度
慈悲跟愛是沒有止盡的
只有你的心會讓它轉向
所以最重要的
不是去評估它到底是不是爛
也沒有所謂爛不爛的慈悲
而是評估你使用慈悲的態度是不是適當?
方法有沒有錯誤?
慈悲有慈悲的目的
為什麼你沒辦法達到這個目的
是方法錯誤還是觀念錯誤
要修正的是自己行使慈悲這個工具時, 為什麼出差錯
要重新學習使用的方式或使用的力道
而不是怪自己爛慈悲或怪對方不願意做改變
所以當你有爛慈悲的想法或念頭時
是不是先停下腳步重新思考
當做不當做
做對或做錯
調整一下想法
找出對的方法
這是你修行轉念的契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莫林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