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7028cc7009b9f08d0fd4fdc5e3c07517

以「良知良能的神性品質為依歸

 

一般宗教修行總有一些教條戒律,這些戒律無非是希望進門修行者有一個遵循的依據,大部分宗教都是教人為善,與人為善的,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實宗教的本意就是在教化,有一個宗旨,然後依據這個宗旨來教化人心,來導正行為。這是一般人初進入修行或宗教最好的方式跟導引,避免初進入者無所適從,這是宗教戒律的修行,由規範來修正行為跟習慣,這是外在加諸的要求,會有一些強制力,這個強制力來自於團體的監督,有覺醒者慢慢轉為內心自我的約束,未醒察者則依樣畫葫蘆,也不失和諧。但是如果沒有自心的覺醒,其實一樣會茫然不知所終。

因為戒律教條,其標準是有範圍戒限的,也盡量簡單化好讓信者易於依循,有形的東西就有時而盡,教條的描述也只能在有形的範疇內敘述並在範疇內行為。而無形的心的思維卻是時時可以衝破界限的,所以最終如果沒有內心的覺醒來導引自己的方向,即使做到戒律的要求,心依舊會茫然,最後不得不依賴神明或撒旦,魔鬼。所以現代宗教的修行大都頃向我向神佛靠攏,期待神佛在人遇到困難能拉一把或臨終時能被接引,所以修行變成拜神拜佛,求神求佛,而忘了最終目的是修正自己能達到神佛的境界。

所以一般只是讀經,念佛,希望經典有莫大的佛力可以幫自己除危解厄,所以祭解,辦法會,希望神明能幫自己消災解困,思維在於求外力的幫忙,自己只是在求在拜,其實念經念佛應該是在收攝自己的心,我們不否認經典有它的佛力作用,那是因為自己融入經典中而得的。但佛陀講經時難道只是希望信者去念去讀去聽嗎?應該講經的內容是一個可以實踐的方式跟道理,是希望聽者能依經而行,達到理解經典說法的要意而去實踐去做到經典的境界才是,光是念經聽經卻沒有身體力行,或是求神拜神卻是希望神明幫你解決問題,而神尊告訴你要怎麼做,自己卻如如不動,這真是神佛要的嗎?經典是要你來依經典去實踐去要求自己做到,而不是要用求佛力求靈通的。

通常不管甚麼宗派,大都以善跟倫理道德做為宣揚自己教派的基本準則,所以要教忠教孝,教忍教讓,其實善良與倫理道德只是人與人生活之間的行為規範,從周公制禮作樂,到孔子集大成,這是成聖成賢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儒家主要宣揚教化的理念,但是也不盡然符合人性及天道。教善教倫理道德是儒家的教條,也是做人的基本,但是卻已經是很多人無法做到的。而佛家其實是要教導如何脫離人世之苦,擺脫輪迴,但來到中國,又不得不與儒家教化結合,所以除了原有教義之外又加上倫理道德。但不能否認的,所有戒律也都是擇其要由初淺做起,再由淺入深,達到心的轉換,這是戒律的主要功能。

至於道德道德,甚麼是德?中國人造字不是隨便造的,道德是一個倒裝詞,它就是一個德之道」,它是為了人與人相處不亂而立的ㄧ個規範,「德」就是兩人(ㄔ)直一心,或「徳」兩人直心(書法字常作此),只是人與人對待上的「兩者如一,不為欺瞞」的心態而已,但因為人有自私自利的心,不能坦誠,自然就損德了,反而覺得歐美人士在人的對待上較為直樸,不拐彎抹角,比較有「德」的特質。但修德修善只是人相對待的標準,只是所謂的普世價值觀,卻沒有約束及強制的作用,只能依靠輿論的制裁,而即使做到「善跟德」,其實也是基本的人,修人而已。這是修行的根本。

至於靈修修靈的標準又在哪裡?

靈是沒有規範的,沒有規範並不是無所憑藉或可以胡作非為,祂的規範來自於內靈的要求成長,祂是依人的修行的覺醒程度而有不同,祂是自由自在表現的,這是靈本身具來的特質,這個規範標準就是所謂的「良知良能」。心跟靈的覺醒的程度越高,祂的自我要求標準越高,佛說每個人都有佛性都是佛,神尊也說每個人都有神性品質,上帝說人都是上帝的子民,這就是靈性,靈本身具有神佛的特質,這個特質帶領「靈」修行的方向,也是靈修要求的標準所在,所以覺醒程度越高越會要求自己發揮神性特質,而不只是「善跟德」的人為標準,即使人誤入歧途,為非作歹,處在魔道,只要這個特質覺醒,就自然會走向靈所依規的途徑來,正所謂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所謂的幡然悔改就是。

所以靈修為什麼自在,因為祂的標準在人的行為標準之上,所以人的標準不成其為標準,祂是超越人的「善跟德」的要求的,所以祂不為人為的模式所限制,祂是來自神性品質的「良知良能」,是以天道為依歸的。進入靈修是發自心靈本身的要求而成長,並不是外在規範的要求,所以為什麼說真正靈修在修正自我身心的速度很快,因為是內心感受靈的需求而去修正,是由內而外的,不是外人的要求去修正。

所以靈修不是宗教儀式的修行,也不是術法經典的修行,更不是戒律教條的修行,所有人為儀式規矩對靈來說是有些多餘的,靈是自在的,是高度自我要求希望達到神性品質的,這是靈修者的特性,因為祂來自神明處也終將回到神明處。

那你了解你的主靈神尊或無形師嗎?其實你的靈來自何處,靈自身是很清楚的, 只是人的意識沒覺醒,無法與靈溝通,無形師與靈源是與生俱來,不用找不用求也不用拜師,拜師是你的心清楚祂是師祂是靈源神尊,以一顆恭敬虔誠的心與他相處,去完成祂的使命,而不是去跪拜的形式,或是花大把銀子去拜一個人為靈師,這是本末倒置的阿。

一直以來宮廟以這種宮生啦,拜師啦,靈母啦去侷限一個人或一個靈在他們門下修,其實是不是應該這樣?靈是很清楚,型式不對,規矩繁雜,靈源神尊不同,修的方式有異,靈都會告知,所以跟著感覺走很重要,靈不喜歡拘束,被束縛,靈不喜歡繁複的方式,他喜歡清淨自在,所以審視一下自己的修行為什麼一直惶恐不穩定,為什麼總想逃離,感受一下靈的感覺,就不會荒廢時日了。105080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莫林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